Sunday, November 25, 2007

Monday, November 19, 2007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Saturday, July 14, 2007

苏打绿 小情歌



Nice video with very nice graphic~~

Monday, May 14, 2007

全球暖化的真相

恐怖份子只是杀死数以万计的人,但全球暖化可杀百万计人。我们应启动抗全球暖化战争,而不是反恐战。
──霍金

全球发生了大件事,且在最近这几个月浩浩荡荡地浮出台面来,可是这些大事件只躲在各媒体报章的一小角落,忙碌的人们也还没有 觉大难快要临头,只有科学家忧心忡忡地想尽办法要去拯救这个地球!


我们来数一数,哪些大事件已经发生了?


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南马发生了两次罕见大水灾,水淹新山、昔加末、古来、居銮、麻坡、哥打丁宜、笨珍等地,灾黎多达10万人,水位更是10尺之高。大家都担心,柔佛州陆地会因此而消失。


国内高原度假 地如金马仑、云顶、福隆港气温不断上升,不像以往般凉爽。原本生活在低地的小鸟在山上也能找到,而生长在高原凉爽天气中的生物却逐渐消声匿迹。


今年农历新年,香港及广州过了个“热辣辣”的新年,大年初一至年初三香港最高气温都超过20度。一些属於热带鸟类的绿鸠、厚嘴鸠等等,连续两年在香港出现,反映属亚热带地区的香港,生态环境与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愈来愈相似。


隶属亚热带地区的云南德宏,竟然在二月初一连两天,下起大雪。雪花片片,不断从天而降,山顶的积雪有六公分之多。由於这里属於中国西南边陲,几乎不太下雪,这场雪堪称百年来难得一见。


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2月初突然降下有臭味和多种颜色的雪,范围覆盖至少3个地区1500平方公里范围。


近年,欧洲多处出现“没有雪的冬季”,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近一成滑雪度假区因无雪或积雪太浅而无法营业,一些滑雪比赛也要取消。


联合国近日公布的全球气候暖化报告,指出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会上升摄氏1.8至4度,预计将会引发更多的旱灾和热浪。


阿尔卑斯地区正经历1300年以来最暖气候,瑞士冰川也严重萎缩。
除了以上事件,还有很多很多的大事件正冲地球生命而来。全球暖化若持续下去,滑雪运动可能永远消失。先知先觉的动物,其生活习惯为适应愈来愈热的地球,悄悄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阵子,科学家把象徵世界末日倒数的末日钟,拨快2分钟至午夜前5分钟,反映“世界末日”正迫近我们!

悉尼刚在3月31日晚上7时30分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历时一小时,这是全球第一个为提醒世人警觉地球暖化而停电一小时的大城市。巴黎上月进行了一项类似的行动,埃菲尔铁塔关灯5分钟。澳洲已经成为地球上最乾旱的人居大陆,预料地球暖化将会对它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对抗气候变化,政府上月宣布计划逐步取缔白炽灯泡,到2010年全面改用更节省能源的荧光灯泡。

曾有争议指出,“暖化现象并非人类活动所致”认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近来暖化的主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不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业小组(IPCC)学界目前有90%以上的信心,确定20世纪的暖化是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

我们一直对身处在大马这远离天灾的国度感到欣慰,以为无法切身感受到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危机,其实接二连三的气候变化已暗示我们看到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少。让数字来证明这一切!

上世纪暖化情况∶

●1906到2005年气温上升摄氏0.74度,且20世纪下半年的上升幅度是平均值的两倍。

●人类有90%的可能性是造成暖化的元凶。

●海面上升∶1961到2003年,海面每年上升1.8公厘;1993到2003年加速为每年3.1公厘。

●气候变异∶自1970年代起,乾旱范围扩大、持续更久且情形更严重;南北美东部、北欧、北亚、中亚降雨“大幅”增加,但非洲南部、南亚部份地区降雨减少。

●北极冰层∶永冻土表层的温度自1980年后上升摄氏3.0度;北半球随季节变化的结冻区域,比1900年时减少7%。

21世纪暖化预测∶

●温度∶21世纪,气温将上升摄氏1.1至6.4度。

●海洋∶海平面则上升180到590毫米公分。(如果两极冰层快速融解,还会再提高100到200毫米。同时,乾旱、台风等天灾的强度都将增强,北极冰层则在夏天可能完全融解。由於吸收二氧化碳,海水将变得更酸。

●气候∶气温增加最多的区域,将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南冰洋及北大西洋增幅最少。冰雪覆盖区将进一步缩小,且热浪发生频率将更频繁。热带暴风威力增强。墨西哥湾流速度减慢,北极冰层缩小。

他/她/怎/麽/说

大马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长狄奥尼修斯沙玛博士
当务之急,传播全球暖化正确资料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了解全球暖化的真相,虽然科学家已经研究及发表了很多期刊,而且还刊登在报章上,但是却仍存在许多争议。有的说已经发生,有的说还没发生,令大众感到混淆。

因此,虽然非政府组织积极在推动,都没有得到很大的效果。当前势必要做的是,把正确的资料有效传达给人们,如住在海边的渔夫应该知道,最快受全球暖化影响的可能是沿海一带的居民。

虽说政府可主导整个醒觉运动,但公众也应该踊跃提出疑问,这样政府及其他组织才有压力,并会积极的行动,毕竟群众的力量是最大的。”

牛剑资本(Oxbridge Capital)创办人兼执行长邓景明博士
能量用得少,就可以用得更多及更久

“每个人虽只付出的一丁点的力量,但其影响却可以很大,因为除了个人,个人也可以影响朋友、家人、公司等。

一人省用一点能量,如只用上25%的能量,那麽就可省下75%的能量。

能量用得少,那麽就可以用得更多及更久。

每天晚上,大家纷纷在同一时间回到家,可能在5点半至8点之间,电源用量突然跳得很高,这就是能源节省问题。共车、使用省能量灯泡、省电、省水都是个人的力量所促成的。

最令人关注的是适应能力,我们一直强调要减少二氧化碳,现在种种问题已开始应验,人们应该要适应更多的变化,如房屋不可建在低於海平线或沿海地区。

杨忠礼机构集团财务总监杨佩君
教育,是推动环保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确实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察觉不到东西用多了,也不懂得节制。

在大学,我们常举办各种环保醒觉活动,如讲座等。要是以立法及执法的方式来推动环保,虽可达到效果,但其实也有很多人没有去遵守,因此教育是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所要传达的讯息已经很清楚,人们可凭醒觉意识去判断。

失去生命,是全球暖化最严重的问题。有人称环保人士为CEO(CHief Environment Officer),这是很不错的建议!”

邓景明的牛津资本公司是教育工业如何节省能源,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及节省开支,他最近与杨佩君著了一本《减碳增盈》(Cut Carbon, Grow Profits)的书籍,列出各大企业以减少污染及增加盈利的个案。

思考问题
1. 全球暖化是否与我们有关系?其所引起的灾难是否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延伸活动
1. 讨论各种看似与气候没有相关的工作,如会计师、律师、业务员、计程车司机、油漆工人、电脑工程师、杂货店老板等等,如何影响环境及气候。

http://www.www.ytlcommunity.com/climatechange
http://www.climatecrisis.net


(星洲日报/新教育·报导∶关丽玲·2007.04.03)

尊师重道

行行皆有害群之马。在教育体系中,也有一些害群之马让教育界人士蒙羞,但是相对的,为教育把脉者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并不是要找出最佳方案或最终的解决方法,只想让大家明白∶就算有害群之马,也不应主观判定所有校长和老师,“尊师重道”是教育不变也是不应变的法则;师必自重,而后人重之,若是“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高尚的志业,最后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岂非悲矣?

儒家教育观中强调的“尊师重道”,来到21世纪,却似乎要终结了。“师道中落”的情况日趋严重,当老师不再德高望重,当老师不再是人人敬重的专业,该当如何──重振师道?


为人师者,要成为学生榜样

现今社会,“尊师重道”的精神已经非常薄弱。一些人或许认为,“师道中落”这个问题与他们无关,但其实它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死后,其三千弟子即为他守墓(守孝)3年,这已充份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师生情谊。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一直流传下来。社会改革力量当中也有类似的师生感情,像康有为就带他的学生梁启超,以同一理念去改革、改造中国。

师生关系是维持社会秩序重要的一环,华人办学时把校名定为“尊孔”,就是强调要尊师重道。如果今天师道淡漠了,老师无法维持班上的秩序,那要如何教育下一代?

儒家认为,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另一种是人师。经师只重学问,品行修养大可不管;但作为人师,除了学问,还要求其道德品格,是否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强调为师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师道今天之所以“中落”,除了要纠正当下学生及家长不尊重老师的错误观念,我们也应该检讨∶为人师者,是否具备了道德与学问的修养?

大马华人飘洋过海,能在这里立足,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并且尊师重道。就算只有两个人,我们也坚持兴办教育,师生互相尊重、爱护,所以教育才能不落人后。

所以我们今天强调要维护师道,维护文化教育理想价值观的架构与制度,因为这个架构一旦遭到破坏,整个社会也将会遭殃。

“老师”,应该受到尊重

师道的没落,是一场人文的灾难。今天,世界各地都出现许多不良的教育现象,比如学生不听从师长的教诲、辱骂老师,甚至殴打、刺伤老师。如果我现在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家还会相信吗?大家还认为老师有这样的地位吗?

实际上老师确实有这样的功能,只是随整个社会的变迁,人文价值的改变,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对老师的尊敬虽然不至於荡然无存,但是实在令人担忧。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懂甚麽叫“师道”了,如果今天还用以前那种打骂学生的方式,恐怕已经起不了作用。

那甚麽是“师道”?为甚麽现代人都不把师道当作一回事?我们翻查《现代汉语词典》或《汉英词典》,都无法查到“师道”、“谢师宴”这些纯中华文化的华文词项。我认为,今天在谈“师道”时应该从两方面手,第一是“为师之道”,该如何才算是一位合格的老师、身为老师的品德标准;其次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尊师之道。两者相辅相成,但“为师之道”往往只在学堂里面(师范学院)才会谈起。今天我们谈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应该建立在师生之间有所互动、尊师之道与为师之道相互并行的基础之上。

在中华传统上来说,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也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人生等各方面进行引导。古代荀子也非常重视教育,他说过,人性本恶,但教育可以改变。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也重视尊师,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印证到现代社会就非常清楚了。国家的兴衰与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密切的关系。

《礼记.学记》也肯定了教师的作用与地位,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从传统上看来,古代社会是提倡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结构,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但如果是纯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以前是小班制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更多时候却会造成不民主、不平等、学生主体丧失的问题,渐渐侵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重点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老师的教学,老师应该确保学生的学习吸收。重视集体的教育,就会轻视个别的差异。

专业形象不可无

此外,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生活乐趣,并没有照顾到孩童的心智成长。我们今天应该反省∶这样的师生关系,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另一方面,老师要尊敬这个行业,自我尊重,要有专业的自我形象。还有,老师应该有爱心,以大爱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以“君子自重,老师自重”的专业现象呈现人前。

其次,老师必须要言行一致,你所说的自己也能办到,做学生的模范、典范,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生自然对老师有所敬重。而且,老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课业,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家庭背景和交友情况,用他们的话语来跟他们对谈。

唯有这样,让老师发挥出个人的人格力量,尽本份、达到专业的工作要求,加上爱,感动学生。老师应该为学生“解惑”,不只是教学上的疑问,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面对的种种问题,也是他们的“惑”,老师也应该设法帮他们去解决。如果老师能关心学生,学生自然而然会尊重老师。

当师道渐渐衰退时,我们更应该强调师道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到,我们首先是对“老师”这个职位表示尊重,因为它是值得尊敬的,而后才是那个“人”,这两者是不同的。如果那个人在“老师”这个位子上能够尽到老师真正的责任,那他自然是值得被尊敬。“老师”就应该受到尊重,至於那个人在“老师”的位置上合不合格、合不合位,那要另当别论。

学生也要有“生道”

维系师生关系、师道的问题,并不是成为老师以后、教过书就会懂的,正如父母生小孩后,并不一定就能称职,不会立刻就知道如何教小孩、带小孩。这都是必须学习的。

我们说的“师道”,其实就是强调老师应有的师格和风范。作为老师,本心就应该是想要干这行的,应当把老师当作志业,而不是因为“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副选。如果当老师的只是应付一下,没有把心思投入到“教师”的工作上,会给学生带来一个甚麽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必须身教,以身作则,学生才会信服。

作为学生,也应该要有“生道”。首先,当学生要有学生的诚意。学生为甚麽要找老师,向老师学习呢?当然是因为老师的学问和品德,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如果学生来求学前甚麽都懂了,那还需要来求教吗?明白到这一点,学生就更应该虚心受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不用心思考,那老师又何必教下去呢?必须知道,不是老师要教学生,而是学生要老师的教导;学生要有进取心,老师才能倾囊相授,这是学生应守的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文字上,更要喜欢它,以它为乐,必须要实践才有用。 (星洲日报/副刊·文∶陈行发·2007.03.27)

Thursday, May 10, 2007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Buckingham Palace has served as the official London residence of Britain's sovereigns since 1837. George III bought Buckingham House in 1761 for his wife Queen Charlotte to use as a comfortable family home close to St James's Palace, where many court functions were held. Buckingham House became known as the Queen's House, and 14 of George III's 15 children were born there. George IV, on his accession in 1820, decided to reconstruct the house into a pied-à-terre, using it for the same purpose as his father George III. However, as work progressed, and as late as the end of 1826, the King had a change of heart 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is architect, John Nash, he set about transforming the house into a palace. Nash's extravagance cost him his job, and on the death of George IV in 1830, his younger brother William IV took on Edward Blore to finish the work. The King never moved into the Palace. Queen Victoria was the first sovereign to take up residence in July 1837, just three weeks after her accession, and in June 1838 she was the first British sovereign to leave from Buckingham Palace for a Coronation. The present forecourt (where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takes place) was constructed in 1911 as part of the Victoria Memorial scheme.

Besides being the official London residence of The Queen, Buckingham Palace is also the busy administrative headquarters of the Monarchy and ha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and easily recognisable façade of any building in the world.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takes place inside the railings of the forecourt to Buckingham Palace. The Foot Guards provide a colourful display in their red tunics and bearskins and are accompanied by a band throughout. During the 45 minute ceremony the New Guard replaces the Old Guard and a detachment is left at Buckingham Palace with the remaining New Guard marching on to St James Palace.

http://www.mapsofworld.com/travel-destinations/buckingham-palace.html
http://travel.yahoo.com/p-travelguide-2798161-buckingham_palace_london-i
http://www.royalcollection.org.uk/default.asp?action=article&ID=227

Monday, May 7, 2007

Super mario in 5 mins


Waoh~~ finish super mario game in 5 minutes!
Can you do that too? It was extremely fast~~

51 ways to save the environment

Can one person slow global warming? Actually, yes. You—along with scientist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can create paths to cut carbon emissions. Here is our guide to some of the planet's best ideas. (TIME MAGAZINE)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2007/environment/article/0,28804,1602354_1603074,00.html

What can we do to save energy for our lovely planet?

In Your Daily Life
Only 40% of the average American’s carbon footprint is due to their direct energy use. The other 60% is indirect; it comes from everything we buy and use—goods and services. Pay attention to your consumption and waste habits, and you’ll find lots of opportunities to conserve.
1. Reduce. Reuse. Recycle.
2. Buy local. Shipping burns fuel.
3. Eat less meat.

At the Office
1. Turn ‘em off - Only use the lights you need.
2. Turn ‘em off 2 - Shut off lights in unused rooms.
3. Enable your power management - So your computer and monitor shut down (do this at home, too).
4. Push the button - Push the power button on your computer monitor. Even while on standby, it still uses energy, so what’s the point if you’re going to be gone all weekend?
5. Don’t print it - Do you really need those hard copies, or can you save it on your computer instead?
6. Double-side print - Saves paper, too.
7. Can you carpool or transit or bike to work?
8. Open up - If you have windows you can open, use them to intelligently save energy.
9. Bring your lunch - Or walk to the local eatery instead of driving.

http://www.carbonfund.org/site/pages/save_energy/

A little help can make a big different for the world. Let's start to save energy and tell this to all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Wednesday, March 14, 2007

Blogging lesson

Today i teached students blogging.
All of them never write a blog before.
They were excited and having fun around.
But they had problem to sign in again.
I wonder why would it happened.
Maybe it's just system down or upgrading?
Hope everything will go smoothly tomorrow.
Tomorrow will be water gun playing day.
I think they will be so exciting about it.
Enjoy blogging, students.
Hope you all do continue blog and keep update it.
Happy school holiday too~~ ^___^